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056章 第 56 章

關燈
第056章 第 56 章

中國古代醫學一開始並沒有有醫生這個單獨的職業, 最開始是巫醫不分家。

上古時候治病,那可能就是跳大神做法,後來才慢慢的有了一些草藥治療經驗。

而在讓醫學體系逐漸獨立出來的過程當中,促成醫學進步的人其實主要是道家方士。

那時候行走江湖的道士, 如果不懂一點治病救人, 那根本就不算是專業的。

畢竟道士們講的是修煉, 講的是延年益壽,所以他們會關註醫學, 然後促進了古代醫學的發展。

其中古代著名的華佗是道家方士, 藥王孫思邈是修道之人, 這兩個人都是歷史留名的神醫。

所以一直有一個說法, 十道九醫。

道門裏面有十個道士都會醫術,不知醫不足以稱為道士, 所以一般都稱為道醫。

張角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的道士,帶著自己兩個兄弟學習意外得到的太平經,再加上會一些粗淺的醫術,開始行走在四處治病救人。

那時候的張角, 絕對不會想到十多年之後的自己想要推翻這個大漢天下。

因為一開始, 他所相信的太平經教義其實都是在維護漢家天下的統治,那時候,張角也覺得天子沒有問題。

至於大家過得越來越悲慘的原因,那是因為有壞人奸臣蒙蔽了天子,讓天子不知道小民正在備受艱辛。

因此, 他最開始傳道是要弘揚忠孝之道。

甚至在太平道的教義裏面,不忠不孝的人, 死後靈魂一定會下場淒慘。

所以,張角最開始成立太平道, 並且發展壯大太平道,大漢朝的官員是支持的。

這可是在宣揚鞏固大漢的統治,這太平道是在做好事兒啊。

然而,隨著大漢朝的天下在變化,張角的心也在變化。

十多年間,他傳道見證越來越多的貧苦百姓,見了越來越多的豪奢官吏。

再加上天子昏庸無能,賣官鬻爵,奢侈無度,宦官之徒橫征暴斂。

張角突然發現,他之前的認知好像都是錯的。

這天下的官員,廟堂之高的天子,是這些人貪婪無度導致了小民艱辛。

他們才是導致這個世道貧苦百姓活不下去的罪魁禍首!

大徹大悟之後,張角的心中漸漸萌生了一個念頭。

他要建立一個黃天之世,他要帶著自己的太平道信徒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吃飽穿暖的世界。

至少一開始,張角抱著這樣的信念。

畢竟他和兩個弟弟沒有成婚生子,沒有後代,難道還是為了建立一個張家王朝,世世代代窮奢極欲嗎?

張角從來沒有這種念頭。

他只是在傳道的過程當中,漸漸心生憐憫。

他覺得這天下的百姓太苦太苦了,而他所做的符水,其實他都知道裏面都是一些安慰的成分。

而很多時候,其實符水裏面都是一些熬出來的米粥,或者加點肉末子的熱湯。

對於這萬千的庶民百姓來說,喝一口有糧食有肉沫子的熱湯,其實能治好絕大多數的病,因為絕大多數的病都是餓出來的!

因此,張角發展太平道的速度很快,因為他是真的會給這些人一點吃的。

但隨著心中有了造反的念頭之後,張角明白,單打獨鬥是不能推翻這個朝廷的,他需要將太平道發展壯大。

於是他開始大面積的收徒,將勢力發展到大漢朝的整個天下。

而這個過程之中,太平道的成員開始變得魚龍混雜,但張角恐怕顧不得這些。

只要是想推翻這個朝廷的人,大約張角那時候都覺得可以聯合起來。

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,太平道的成員吸收了一些在朝堂之上做官無望的失意之士,以及被朝廷官員冤枉坑害的家族子弟。

而張角為了讓實力進一步壯大,還會開始收買宮廷裏面的宦官,結交各種達官貴人,傳授教義,而他甚至還成為了一些豪強士族的座上賓。

那些人對太平道給予錢財支持,似乎也想加入太平道。

甚至,這些人對太平道偷偷舉事的事情莫不作聲,仿佛支持太平道重建這個世道!

所以張角一直以為,這天下千千萬萬的人都想要建立新的世道了。

不管是底層的百姓,還是那些對朝廷怨恨的豪強,又或者是那些遭受黨錮之禍的黨人家族,好像大家的力量都團結到了一起。

因此,張角一直覺得他們這個團隊聯系得很緊密,大家利益一致,一定能夠同心協力推翻朝廷。

可是從出現唐周這個叛徒之後,張角就隱隱約約意識到,事情沒有他想象的那麽簡單容易。

他所信任的弟子隨時都有可能背叛他,而曾經將他奉為座上賓的豪強士族,在太平道舉事之後,似乎也在保持著一種沈默觀望的態度。

而讓張角恐懼的並不是這些人微妙的態度,反而是楊秋之前的那封信。

因為這封信預測的未來都在現實當中一一對照了。

張角無法忍受楊秋在那封信中寫下的未來。

黃巾軍不只是會失敗,而隨著他起義的那些貧苦百姓,都將會隨著黃巾軍的失敗大面積死亡,甚至還會被築成京觀。

這樣慘淡的結果,簡直將他畢生的努力都變成了一個笑話!

十多年的日子裏面,他從最開始一個小道士傳道治病,見證了庶民艱辛的生活,然後開始對這個世道產生困惑。

最開始,他希望有賢明的天子能夠拯救這個世道,到最後發現天子官員其實都是壞的,所以他想要自己改變這個天下。

可是這樣的雄心偉業,走到今時今日,其實張角也不知道,自己是野心居多,還是憐憫居多。

他只是覺得無論是因為什麽原因,他都不希望太平道失敗,他需要尋找到一條出路。

而這條出路很有可能在這個擁有著奇特能力的女將軍手裏面。

所以在這樣緊張的時刻,明明漢軍和黃巾軍還在焦灼地對峙著。

而他卻偷偷的來到了雁門郡,馬邑縣。

“大賢良師,久聞大名,今日得見,吾甚是榮幸,不妨進內屋一敘?”

張角頷首點頭,已經四十多歲的他身高七尺,手持法器九節杖,看起來自有一股仙風道骨的氣質。

而秘密來到馬邑縣的張角還帶了一百多個護衛,這些人個個都是精壯勇猛之士。

楊秋讓人帶下去招待,而張角留下了郭泰這一個人一起去了室內坐下。

大約還是有些防備她,所以要留下一個信任的弟子。

楊秋沒什麽意見,畢竟若是一點防備心思都沒有,那張角大約就是個蠢人。

於是,屋子裏面就只剩下了他們三個人。

“久聞楊家軍盛名,今日一見,甚感意外,楊將軍竟如此年少,此等年紀便能成立楊家軍,觀之未來,前途必定不可限量!”

這一開口就是寒暄恭維了,楊秋笑著點頭。

“大賢良師,觀之如神仙中人,難怪能引領黃巾之眾,破漢軍如破竹。”

兩邊你來我往地誇了對方幾句,都確定了彼此的態度甚為友善,於是張角沈聲開口了。

“楊將軍的書信,我自閱後,一直銘記於心,然猶不敢全信。但近兩個月之事,一一驗證了楊將軍的預測,我心中疑惑頗多,實需楊將軍為我解惑。”

楊秋聞言,不自覺地望向郭泰一眼。

“當初既已書下那信,其實我一直期盼與大賢良師會面之日。諸多事情,我亦欲告知大賢良師。

只是其中內容涉及一些機密,若大賢良師不介意郭渠帥旁聽,我此刻便可為君解惑。”

這一刻,張角有些猶豫了。

他並不想破壞自己在弟子心中的高人形象。

即使他現在已經明白,他收的弟子並不是個個都虔誠信奉太平道,可能有些人還想謀取自己的私利。

但張角也不希望讓身邊弟子覺得,其實他什麽法術都不會,眼下甚至還要求一個十幾歲的女郎預測未來。

“平昌,你自去外面等候,我和楊將軍有一些密事要聊。”

作為大賢良師的徒弟,郭泰自然不會有任何不滿和意見。

張角這吩咐一說出來,郭泰行完禮就轉身走了出去,於是這屋子裏面就只剩下了楊秋和張角兩個人。

這一刻,張角再也沒有顧忌了。

“楊將軍,未知師承何人?何以擁有如此神奇之本領,竟能預測未來變故?”

“我師太白居士,乃一神仙中人,身懷諸多奇異本領。然而,我所學之技,尚不及師傅之萬一。

大賢良師亦好奇我何以能預測未來?實則此乃師傅所傳之秘技。師傅曾賜我一書,其中記載了未來數十年變遷。

而書中所述,皆已一一應驗。原本我可靜觀其變,目睹太平道步入那註定未來。

然我心有不忍,不願見天下窮苦百姓,最終絕望跳河,或遭漢軍殺戮,築京觀慘狀。

我想,大賢良師傳道之時,亦曾心懷憐憫,願此世窮苦之人,不再生活於艱難之中。

然如今,大賢良師所行之路已偏,若再不回頭,必將身首異處,而追隨大賢良師之人,亦將淒慘而亡。”

這話說得毫不客氣,張角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,不過他忍住了此刻的怒氣,反而立即對著楊秋質問了起來。

“楊將軍如此確信黃巾軍的未來,那麽楊家軍的未來又將如何?

莫非楊家軍將順應天命,使這世道改換天地?然而我觀之,至少目前楊家軍的勢力,遠不如黃巾軍。”

“大賢良師,我先前已言,師傅賜我一書,其中記載了未來數十年之事。原本這未來與我並無關聯,我亦未曾創立楊家軍。

然而,我與大賢良師的想法頗為相似,皆認為漢家天下的統治,已無法使萬千生民百姓得以溫飽。

我亦欲帶領眾人,共創新世道,使千千萬萬的底層庶民得以喘息,得以有口飯吃。我與大賢良師之初心,或有些許相似之處。”

“至於楊家軍是否能成功,實話實說,我只能確定一事,那便是楊家軍的成功希望,至少比黃巾軍要大一些。

至少我深知這天下的問題究竟何在,而大賢良師似乎尚未明了。竟以為推翻此天下,由太平道主宰,便可使百姓們得以溫飽,這實乃大錯特錯!”

這話簡直否定了張角這些年努力的所有成果,這一刻的張角瞬間怒氣沖沖的站了起來。

“楊將軍邀我前來,莫非欲在此刻羞辱於我?”

“大賢良師請勿動怒,實話有時確實刺耳,然大賢良師何不聽我說完?

君既願前來此地,豈非亦已察覺黃巾軍之下暗藏危機?莫非大賢良師以為黃巾軍如今固若金湯,必定能席卷天下?”

這話讓張角又沈默地坐了回去,他當然意識到了那一絲危機,可是他還是看不破問題究竟出在何處?

而這位能夠預測未來的人大約是他看破迷障的唯一希望。

“楊將軍不妨說一說你的高見,我也想知道我究竟錯在何處?”

楊秋知道張角現在並沒有相信她說的話,讓張角這樣一位有幾十萬信徒的大賢良師能坐下來和她交談的原因,主要還是那一封預測未來的信。

而楊秋本人對黃巾軍的看法,對未來的判斷,可能張角都不會放在眼裏。

畢竟楊秋現在也就是個十三歲的女子,她發表出來的意見也許張角都覺得滑稽可笑,十三歲的人懂什麽呢?

可是楊秋的能力卻是讓張角忌憚和重視的,所以這種糾結的心情,大概讓他很矛盾。

既覺得楊秋的年齡見識不值得信任,又覺得這女子的預測未來的本領值得讓他重視一下。

“大賢良師,我且作一假設,若太平道果真建立新朝,黃巾軍此次能推翻大漢,奪取天下。

此後,朝廷的官員皆由太平道信徒擔任,新王朝由大賢良師執政,並訂立新律。

如此未來,大賢良師覺得,千千萬萬的底層庶民,真能得以溫飽嗎?”

這種預設讓張角毫不猶豫的回答了起來。

“若由我主宰天下,讓太平道的信徒擔任官吏,我自會輕徭薄賦,讓萬千庶民得以休養生息。

太平道亦將恤孤寡,佑老幼,遇災害之時,必賑濟救災,以安民心。如此世道,自當令大部分人飽食暖衣。

莫非將軍以為此等世道,尚不足以使百姓安居樂業?”

這樣的回答,讓楊秋嘆息了一聲。

任何時候農民起義都是正義的,吊民伐罪,造反有理!

因為被壓榨的千千萬萬農民,其實他們真的是活不下去了才會造反。

“大賢良師,我依然敬佩你的勇氣,認同你的造反之念。這天下確應被推翻,君之所為,實乃吊民伐罪之舉,並無過錯,錯在那些貪婪的官員和無道的天子。

天下萬千生民亦無過,彼等剝削我等窮苦百姓,掠奪我等最後一點糧食,我等自當拿起刀槍反抗,創立新的王朝!”

楊秋此話一說出來,張角頗為意外。

他沒想到眼前這個女子竟然也有如此見解,原本他以為這位率領楊家軍占據雁門郡的人其實只是一時被迫反抗。

原來對方和他想的一樣,是這漢家天下對不起萬千百姓,所以造反這件事情是正義的。

只有建立新的朝廷,才能改變這個世道,可為何對方篤定說太平道會失敗呢?

張角直接問了出來。

“將軍既有此等見解,為何卻不信黃巾軍能取勝,太平道能開創一新朝,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,讓庶民飽食暖衣?”

“大賢良師,我且再作一假設,未來的官吏皆由太平道信徒擔任,且彼等皆公正無私,毫無貪念,絕不侵奪百姓糧食之舉,每年皆按既定稅賦標準收取賦稅。

然則,如今之困境在於,黃巾軍中人大多已失其土地,彼等如何能獲得新土?大賢良師以為,還有足夠的土地可分予眾人?”

這個問題瞬間讓張角給楞住了。

封建王朝的宿命就是土地兼並到了極致之後就會權利重新洗牌,再形成一個新的輪回。

而張角的認知還沒有到達這個程度,他只是覺得是那些官吏有問題,天子有問題,所以建立一個新朝不就行了嗎?

可是眼下楊秋的這一個問題,讓他突然意識到,原來他以前的想法竟然有些許天真。

但他此刻也不是沒能想出解決方案。

“我自會將那些荒蕪的田地,重新分給天下失去土地的流民,並鼓勵百姓們開荒耕種。

我亦將施行仁政,使百姓們得以有糧食播種,助他們度過最初開荒難關。”

這倒不失為一個解決方法,只是就像楊秋做的均田一樣。

但想做什麽和實際做什麽,那之間其實差別有千萬裏。

“大賢良師心懷仁慈,不忍庶民百姓受苦,願分田地予天下諸人,這實乃善舉。然而,大賢良師以為僅那幾十萬太平道信徒失去土地?

實則,天下千千萬萬的庶民,皆依附於豪強士族而生,自耕農已寥寥無幾。大賢良師真以為土地足夠分配?

即便開荒,最初幾年所需糧食,又如何解決?若購買,彼等是否會賣?又或,當彼等出高價時,大賢良師是否有足夠之資購買?”

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拋出來,這還不是真正的實施,但已經足夠讓張角意識到這種過程困難重重。

他當然不是傻子,只是在還沒推翻這個天下的時候,他還沒思考未來要怎樣執政?

因為這還不是他眼下可以考慮的問題。

但楊秋的這一番說法,卻瞬間讓他意識到,奪取這個天下之後會遇到多少困難。

可是難道不做就這樣原地等死嗎?張角突然就產生了一種困惑。

“天下之事,何者不難?未來之路,自然險阻重重,然若不為,則希望全無。莫非將軍因懼未來困難,欲勸我放棄?”

那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意思了,這也不怪張角,他畢竟沒有執政過。

可以說他的想法還有些淺薄,甚至處於天真這個程度。

“世族光武帝當年奪取天下之後想要度田,後來各地峰煙四起,大賢良師以為這是什麽原因?”

當然是那些豪強士族的反抗,他們可不希望自己老老實實交賦稅,更不希望自己的土地被清楚丈量出來。

而這件事情一被楊秋提出來,張角整個人突然就冒出了一股冷汗,他好像驀然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了哪裏。

明白了楊秋一直在詢問這些問題的原因。

不管是分田開荒的困難,還是奪取天下之後丈量土地,收取賦稅的困難,這都不是他簡簡單單一句施行仁政就可以做到的。

難道光武帝當年就不想施行仁政,讓更多的百姓獲得土地嗎?

但那個過程當中遭遇了無數反抗。

而這一刻,再一想到未來這天下依然是豪強士族的天下,官吏子弟還是要任用這些人,張角的臉色越來越蒼白。

他好像終於意識到了黃巾軍真正的困難在哪裏。

“楊將軍,難道就沒有更好的方法?莫非我所做一切,皆是錯的?難道我終究無法改變這天下,這一切都是徒勞?”

“大賢良師所做,自然無錯。但黃巾軍的問題,在於如何讓百姓重新分得田地,如何讓未來收取賦稅之人公正無私,此乃大賢良師當深思之處。”

張角不由得沈思了起來,然後給出了一個他自認為足夠殘暴的答案。

“若新王朝建立後,仍有此等橫征暴斂之徒,便當斬之。只要掌握軍隊,那些豪強士族便無法反抗。隨後,再將彼等之田地分給萬千庶民。

至於治理天下,當選拔賢明之士。天下士子中,並非個個貪暴,其中仍有許多憂民憂國之人。

只要令朝堂上下風氣一新,讓公正賢明之人治理天下,此世道自當煥然一新。”

倒是有點接近打土豪分田地這個想法了,但還是有所妄想,於是楊秋笑著說了這樣一句話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